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对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解与反思

时间:2016-10-12 10:45 点击:
【摘要】教育目的是教育学原理中最重要的概念,对全部教育事业的进行起着指导性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教育目的与教育价值的关系,探讨我国教育目的理论基础及结构,笔者认为有必要重视个体个性在教育目的中的发展。同时,要强调对其实践性、主动性及自觉性的

  【摘要】“教育目的”是教育学原理中最重要的概念,对全部教育事业的进行起着指导性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教育目的与教育价值的关系,探讨我国教育目的理论基础及结构,笔者认为有必要重视个体个性在教育目的中的发展。同时,要强调对其实践性、主动性及自觉性的培养。

  【关键词】教育目的人的全面发展实践性主动性自觉性

  一、对教育目的的体会

  目的是指在生活、生产的活动中主体为通过实践活动改造客观现实而产生的预期结果。教育目的就是“人们在进行教育事业之前,在头脑中预先观念存在着的教育事业结束时所要取得的结果”。在教育事业中,教育目的明确了其追求的标准,说明了为什么办教育,定位什么样的人才培养的规格。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在建立教育的制度,确定教育的任务,选择教育的内容,组织教育的活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从教育目的就是“教育想得到的结果”的角度来看,要进一步地研究教育目的,就有必要与教育价值联系起来。“价值”一词,从哲学意义上讲,马克思指出:“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但是“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不能形成价值”。就此意义而言,价值就是人们对于一切事物的观点与看法,是对主体的自我满足的需要与客体的有用性或效用性的统一。因此,教育价值也应当反映的是一种教育客体属性与教育主体的需要的特定的内在关系。具体表现在教育客体属性对人和社会从产生、发展、成熟、完善这一过程的满足。在教育史上,由于角度不同,存在着两种教育价值观,分为个人本位的教育价值观和社会本位的教育价值观。个人本位的教育价值观突出从个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出发来制定教育目的。例如,洛克(JohnLocke)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完成健全精神与健全身体”;卢梭(Jean-JacquesRousseau)认为教育是要“养成正当的习惯”;杜威(Doway)注重以儿童为中心,提出“教育即生长”,认为不但有体格方面,还有理智与道德方面的生长,等等。社会本位的教育价值观突出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强调教育的社会化倾向。例如,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认为教育在于“使青年社会化,在所有的个体中,创造出一个社会的我,这就是教育的目的”。概括地说,社会本位教育价值观强调社会的需求,有的注重教育的政治性目的,有的注重教育的经济性目的,有的注重教育的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扬的目的,等等。虽然分析教育价值观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并制定教育目的,但它并不能够充分体现教育目的的本质。所谓的教育目的就是“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

  二、我国教育目的理论基础及结构

  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建立的,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马克思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他在分析人及人的本质时,总是要以一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为基础,同时,他坚信旧式的劳动分工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仅仅是人的片面的发展,大工业机器生产给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并将这一思想贯穿于他整个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之中。马克思曾说“每个人都无可争辩地有权全面发展自己的才能”“任何人的职责、使命、任务就是全面发展自己的一切能力”。在马克思看来,人有能力应对劳动的转换以适应社会的需求,这种能力具有历史性和动态性。马克思主义在规定人的培养规格时,强调必须“从人们现有的社会联系,从那些使人们成为现在这种样子的周围生活条件来观察人们”。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是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迈进的特殊阶段。因此,在制定教育目的的时候,我们应将马克思所提出的人的发展的一般性同历史阶段的特殊性相结合,这有利于社会主义教育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动力。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